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大宾新中式婚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宾新中式婚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为什么会出现“下克上”的现象?
一般印象中,日本人是一个讲究集体主义、服从精神的民族,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身份等级制度以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。但每到历史的转换节点,就会频繁出现一种下级推翻上级,即“下克上”的情景。比如战国时代,比如明治维新,就是“下克上”的典型时期。
题中的“二战时期”应该是个笼统的时间概念,因为就日本军队内部的“下克上”而言,早在战争爆发前就有了,其最突出的就是二二六兵变。二二六***源于军部内统制派和皇道派间的争斗,是以尉级军官为主体的皇道派以军事***、暗杀等手段试图颠覆佐级军官为主体统制派的主导地位,改变旧的军队秩序的一次***。几年前,海军还主导了一次五一五***,暗杀了犬养毅总理大臣,也得算一次“下克上”了。除了军队内斗、军政关系矛盾,“下克上”还表现在战争过程中下级军官抗命一意孤行,比如关东军参谋***莞尔等为达到侵略东三省的目的公然违抗大本营参谋本部的命令,***自己甚至不惜脱离日本国籍。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时候也是这样,前方军人不顾军部和***的意见导致***失控,战争扩大化,加速了日本的全面侵华。
日军“下克上”风潮的源头,是在昭和之前的大正时期,一战结束后的裁军。那次裁军对日本冲击很大,尤其是海军。那之后一些青年将校就开始对当时的***和军队高层意见很大,认为明治时期的那些“老军阀”掌控了国家,而且对外过于软弱、保守。后来就诞生了樱会这样的激进军人团体,然后就有了各种***。至于战争中的下级违抗上级命令,是因为日军的统帅机构里存在一个叫“统帅权”的东西。统帅权独立源自明治初期的参谋本部独立,军令和军政分离,参谋本部有不通过***直接与***联系的“帷幄上奏权”,所以在战时军队完全脱离***的控制,可以独立行动。而“统帅权”后来被一些激进的军事***重新进行解释,出现“统帅权扩大化”的倾向,如果***或上级有意见,就说其“干犯统帅权”。这个帽子非常厉害。不光是参谋本部这样,外征军的作战参谋也屡屡利用“统帅权”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辩护。所以,现在的日本学界用“独走”一词来形容失***控制的外征军队。
以下犯上这是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自打明治维新以来的特点,因为倒幕运动、还政***本来就是以下犯上的造反行为,何况陆军的前身长洲藩在倒幕运动中立下了大功,这就给了后来陆军越来越多的迷之自信,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,而且有时候他们这样以下犯上的事还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。所以下克上是日本陆军的事,和海军没太多关系,不过海军真要下克上的话他们往往会选择炸—军—舰,这几乎都成了联合舰队的传统。
日本陆军之所以经常以下犯上是因为这样就相当于一场豪赌,和日本的国民性是一样的,在小事上做得非常细致,但是在大事上却没有远见,只依靠走一步看一步,实在不行就赌一把。但是小赌怡情、大赌伤身,豪赌灰飞烟灭。而日本从倒幕运动以来就是在不断的在赌。倒幕运动赌赢了,长洲藩获得掌控国家的权力。甲午战争赌赢了,日本成为获得进入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。日俄战争赌赢了,成为远东地区第一军事大国。
而以上的这些都是赌国运的,也有一些让陆军赚的盆满钵满的小赌,那就是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,关东军在未得到陆军大本营和参谋本部的许可下发动军事事变,而结果却是日本获得比日本本土面积大几倍的东北以及大量的***。当然日本以下克上也有失败的时候,那就是1936年的226兵变,陆军一些自以为是的陆军基层军官不满海军内阁的蚕食政策,以为海军阻挡了自己建功立业,所以发动兵变,不过最后失败了,不过最后还是陆军那帮缺乏远见的家伙获得了最后的胜利,所以1937中日全面战争、1941年美日太平洋战争这样的豪赌让日本输了最后的国运。所以有些东西和一个国家、地区的人的性格是有着非常大的关联的。
都说海军是被日本贵族垄断的军种,不过相比之下陆军的贵族化和官僚化比海军还严重,在陆军平民几乎没有出头之日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宾新中式婚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大宾新中式婚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